足球直播内容

寄语陈戌源:从联赛泥潭中脱身 别再考虑出台新政了

发布时间: 浏览:270

文章来源:足球报

记者陈永报道 1月12日,一则不显眼的新闻引起了记者的关注:全国青少年足球体教融合工作沟通会在北京举行,出席会议的有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和副主席高洪波,以及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。议题有三:一是双方就青少年竞赛体系深度融合事宜达成初步共识,二是双方将共同完善运动员等级评定办法,三是双方将试点合作建立新型足球学校。

体教融合,这绝非是一项简单的工作,彼此之间的壁垒也很难轻易打破,真正实现也必然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,但万事开头难,有好的开始就很不错。这个新闻给记者的另一个感触是:时隔很久很久之后,我们欣慰地看到,陈戌源的目光,终于从联赛转向了青少年培养了。

所以,这是一次好的转变。实际上,就现实而言,作为足协主席,陈戌源也确实需要从联赛中脱身,专注于国字号建设,专注于青训发展,专注于理顺机制了。

联赛复工有功,“吸引火力”毫无必要

在过去的一段时间,陈戌源和中国足协一直在联赛的泥潭中挣扎,承受着来自各方的批评之声,对于这一点,他可能也很困惑:我一直很努力啊,我一直希望中国足球好啊,我也非常热爱足球啊,可为什么,为什么会是这样?

确实,花甲之年仍在球场上活跃的他,对于足球一定是热爱的;从他的一系列访谈及动作来看,也能够感受到他希望尽快提升中国足球的焦急心情;实际上,已经65岁的他自然也不存在升迁的压力;但是,一个先天性的弱点在于:一个俱乐部出身的足协主席,陷入了职业联赛的风风雨雨中,不管自身如何持中守正,恐怕都免不了瓜田李下之嫌,都免不了“总有人主动投其所好”的可能性。

而这一切必然会引发各界的冷嘲热讽,比如现在,“足协主席陈戌源”和“上海上港”总是被不断地、有意或无意地捆绑在一起,一遍又一遍加深普通球迷乃至足球圈人士的记忆和印象,这会导致什么后果?很简单,这必然进一步损害他作为足协主席的威信,必然进一步损害中国足协的公信力,也必然对中国足球产生更多不利的影响。

另一个问题在于:回顾2020赛季,陈戌源并没有和联赛保持距离,而是不断拉近距离,甚至主动“吸引火力”。

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,在2020年上半年,陈戌源主导的联赛启动工作是绝对值得肯定和赞扬的,这需要承受压力、不断要求、不断修正,尤其是联赛开赛前夕,大连疫情出现反复,联赛仍旧如期开赛,体现了当地政府和足协的担当。

但随后,陈戌源就和联赛走得太近了:联赛进行期间,有关陈戌源的采访,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和联赛相关;赛季结束后,足协推行限薪政策,足协制定规则,俱乐部按照规则去做就行了,这个事本身也不存在绝对的对错,结果陈戌源语重心长的一番“良心说”一下子被人抓住了把柄,让舆论站在了这项政策的对立面……

还有俱乐部中性名,这本来就是一项长远看似合乎方向但实际操作上不合时宜的政策,陈戌源又站在第一线,力挺,力推,顺便还帮天山雪豹点个赞,结果“上海海港”的名字又引爆了整个中国足球界。

或许可以这么说,作为足协主席,陈戌源真的是自带“吸引火力+引爆舆论”的属性,而激发这个属性的导火索就是联赛。

联赛基本梳理完毕,抓大放小循规即可

希望足协主席从联赛中脱身,并不是说让陈戌源彻底不管联赛了,而是希望陈戌源能够抓大放小,真正以中国足协第一负责人的身份去关注联赛,比如2021赛季的联赛启动同样面临一些问题,有一定的可能性推迟,这就需要陈戌源在精细调研的基础上拿主意、想办法、去争取。

但是,一些日常的事务,足协主席真的就没有必要操心了。说起来,目前的中超联赛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布局:限薪政策已经出台,遏制泡沫化意义倒是不大了(未来还是颇有意义的),为俱乐部减负减压才是真正的作用;中性名虽然争议极大,但也到了尘埃落定时刻,至于后果如何,保持关注即可;联赛扩军基本敲定,虽然也有点不合时宜,但也算是进一步提振了俱乐部的希望,也在现阶段实现了对俱乐部的减负减压;放开转会市场,是职业联盟的提案,足协也算是从善如流;至于联赛的具体针对性安排等,有了去年的经验,足协按部就班操作即可。

关键是,这一切工作原本就属于足协另外一位负责人、足协秘书长刘奕分管,而且事关联赛的足协职能部门也是经验丰富。

希望陈戌源从联赛中脱身,更是希望他不要再考虑出台新的新政了:过去的这几年,新政出台的频率太快、太密集了,新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,但问题的关键是很多新政都不健全:比如U23政策,经过了4次调整才形成了如今的“U23政策4.0版本”,总算不闹笑话了;还比如中性名政策,先有俱乐部,后有关联企业被动关联,不行,俱乐部下属企业使用自己俱乐部的名字,也不行,让人感觉无比怪异;在这个过程中,一些拍脑门的负面政策也一不小心出来了。

联赛的生态如何恢复?答案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——与民休息吧,别折腾俱乐部了。

未来,作为足协主席,作为中国足协的决策者,很多联赛的事务固然绕不开他的最终决策,但其实只需要按照正常程序有序推进就可以了,至于联赛的那一堆“大事小事”,应该尽可能隐形,当然,诸如开幕式、颁奖仪式上亮个相站个台,那是应有之义。

国字号建设,更需要全面梳理

那么,作为足协主席应该做什么呢,很简单,三个方面:国足号、青训,以及理顺决策机制;前两者本身就是足协的核心责任,而后者则是中国足协的命门所在。

先说国字号,其实在2020赛季,足协和陈戌源一直在救火:里皮撂挑子了,紧急选聘李铁;希丁克不行了,紧急选聘郝伟;疫情来了,国字号怎么打,一遍又一遍地和亚足联、对方协会沟通,恐怕每次沟通都需要陈戌源拿主意。确实不容易,当然,再之后国字号停摆,给了足协和陈戌源喘息之机。

如果说U19打中乙还能说有喜有忧,但2020年年底的时候,有消息显示足协(或有关方面)又在酝酿U22打中甲——这就有点想当然了。国字号球队打联赛,是青训低迷期的权宜之计,更不能以政绩工程为出发点,而应该以锻炼球员为出发点,建议系统规划低年龄段国字号球队(U18到U21)打低级别联赛(中乙或者中冠)。未来青训大幅度提升之后,则需要废止此项政策。

2021年,U18国家队已经组建,包括领队邵佳一在内的9名前国脚成为教练组成员,足协此举可谓是用心良苦,但这仅仅是帮助他们有了一个好的起点,未来的发展才更值得关注,足协也表态有意送出去培养(疫情缓解之后),但这仍旧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,实现本土教练的成长。

实际上,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,让更多的教练员参与到后续年龄段的国字号集训营建设中,这同样是国字号建设的系统化工程:过往,中国足协总是有了比赛任务才组建正式的国字号球队,除了国家队之外,就是U23国家队(对应U23亚洲杯)、U20国家队(对应U20亚洲杯,前身U19亚青赛)以及U17国家队(对应U17亚洲杯,前身U16亚少赛),一般提前两年组建,比如今年U18国家队组建,就是为了两年后以U20的身份参加U20亚洲杯,争取U20世界杯的席位。

但是,低年龄段的国字号集训营也应该保持起码的集训,比如现在就可以组建2005年龄段集训营、2006年龄段集训营、2007年龄段集训营,甚至每个年龄段可以组建两个集训营,一方面足协可以做到心里有数,另一方面可以给退役国脚更多实习岗位,而退役国脚的身份也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兴趣。

当然,就2021而言,因为40强赛和12强赛,陈戌源的目光必然会放在国字号上。

被漠视的青训,应该赋予核心地位

很少为人注意到的是,尽管说青训很重要,但青训一直被漠视,至少在陈戌源上任中国足协主席之后,他极少把目光落在青训上,一个典型的例证就是:连续两年了,青少年足球工作会议都没有召开,要知道,2019年底(2020年初),疫情还没有爆发,2020年冬天稍早一些时间,开会也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。

青少年足球工作会议都不开,青训工作如何规划?如何开展?答案也是不规划,不开展,比如2020赛季青超就被暂停了,哪怕在秋冬季的时候完全可以小范围操作;还有2021赛季的青超联赛,只是说会打,但怎么打,不清楚。

一个有更意思的现象是,青训部门的负责人被借调参加联赛准备事宜。

现在的中国青训,只能靠各个机构“生产自救”,比如他们自己主办赛事,他们自己安排集训,他们自己寻找对手,他们自己绞尽脑汁去帮孩子加练补课。内援调节费严重损害青训机构利益的政策,至于长期侵吞青训机构利益而无法彻底贯彻的联合机制补偿,就更不用说了。

反过来,只想着“抄近道”,比如U22打中甲,以盼亚运会能够有好成绩,可这对中国足球有什么用?青训如果都没了,中国足球有什么未来?有什么希望?十五年前一系列恶政让中国足球青训遭遇重创,惨烈的后果就是现在国家队无人可用,在2019年亚洲杯创造了平均年龄28.74岁的纪录之后,最新一期国家队平均年龄整到了29.48岁,未来突破平均年龄30岁不是梦,未来十年国足都没有多少人才可用。

再退一万步,我们高举双手再举起双脚支持U22去打中甲,可U22这个水平,中甲这个水平,打了又能怎么样?没有不断提升的青训,何来水平提升的各级国字号?何来水平提升的联赛?没有青训,一切都是浮云,2015到2020赛季,单单中超就千亿左右的投资,结果因为没有青训基础,中国足球在亚洲足坛国字号层面连朵浪花都没翻起来,现如今又是一地鸡毛。当然,好歹这些投资有不少流向了青训,青训也看到了复苏的势头。但足协如此漠视青训,毁灭是分分秒的事情。

所以,陈戌源现在就应该去广州,去北海,去昆明,去看看在那里冬训的各个俱乐部梯队,和小球员聊聊,和青训教练谈谈,和青训机构管理层交流交流,急他们所急,想他们所想,把青超落实下来,把联合机制严格起来,把恶政撤下来。

未来的每一天,每一项决策,每一次议程,每一场会议,也希望陈戌源能够把青训都放在最前面。

决策机制系统有序,足协才能找到位置

其实,中国足协和陈戌源最苦恼的或许还包括身不由己,这固然有值得同情的一面,但从另一个层面讲,却也是咎由自取。

比如联赛管理权,足协就从来没有交给“职业联盟”,这个机构到现在都还没真正成立,究其没成立之原因,是足协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试图侵吞应该属于“职业联盟”的责权利,现在倒是理得基本差不多了,但职业联盟主席仍旧难产。

浅显一点来说,如果一项有关联赛的新政需要联赛同意,比如职业联盟会员大会通过,或者职业俱乐部全体大会投票通过,且票数要超过2/3,谁又能随随便便出台新政?至少新政说得过去才有可能被采纳吧?

还比如国字号打职业联赛,如果你认真研究了,和俱乐部达成共识了,建立了低级别国字号球队打低级别联赛的共识,而且提前规划避免搅乱联赛秩序,同时每年跟踪效果,进而提前规划改进方案,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和有条不紊的机制,谁又能随随便便出台“国奥打中甲”、“国家队打中超”等政策?

足协总想着自己的权力不受限制,但真相是:固然没有人限制你的权力了,可是当别人对你施加权力的时候,也就没有人帮助你去限制他们了。

其实,包括足协之外的决策者,出发点都是为了中国足球的发展,如果中国足球内部的秩序和机制理顺了,万一有不合时宜的决策可能空降,足协完全可以凭借规则和制度去力争,那样的足协,才会被上上下下所真正信任,才能够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
无需披荆斩棘,中国足球路就在脚下

在过往的日子里,中国足协(历届足协和历届足协领导人)走得匆匆,太匆匆,结果总是一头扎进了大泥坑。

其实中国足球要想真正成功,不是只争朝夕就可以实现的,不要总着急出成绩,有时候,放慢一下步伐,转换一下思路,调整一下目光,着重于基础的工作,你一定会发现,其实,路一直都有,路一直都在脚下,无需披荆斩棘。

来源:天下足球直播网 txzqzhibo.com

回到顶部